个人图书馆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党课下载 策划方案 自查报告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感悟:做好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时间:2023-06-26 18:40:06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感悟:做好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供大家参考。

2023年感悟:做好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意识形态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敌对势力加紧对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等,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形势越发严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要科学应对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开拓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

一、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意蕴意识形态工作是管头脑、管根本、管总的,贯穿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特别是在培养不同时期青年人才、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蕴。

1.党在不同时期培养青年人才的关键举措。******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党百年来,党始终把青年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倾听青年心声,关心青年疾苦,鼓励青年成长;
并且根据不同时期的革命需要和形势变化,调整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为党的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党把培养与革命需要相结合,为军事斗争服务的青年学生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目标。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国内形势的变化,党把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革命精神的革命战士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目标。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国内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及时把意识形态工作目标调整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战士。新中国成立后,党依据不同时期的建设需要调整着意识形态工作目标,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后,党把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主要目标。党根据形势和时代变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目标的改变,是党的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坚强保证。

2.坚定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政治保障。******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独特的国情等多种因素决定了我们要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发展之路。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向不偏,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保障。高校要全面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学生。同时,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师生的思想之基,增强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师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为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要求。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兴媒体层出不穷,一些网站通过各种语言和学术包装,抓住大学生心智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等特点,在网上以“还原历史真相”“重新解读历史”等为幌子,抹黑中国过去取得的成绩,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巨大冲击,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影响。高校要从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等环节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把学生培养成为信仰坚定、理想远大、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引导学生做新时代“四有”青年,努力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向上向好,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队伍专业能力不足、阵地建设欠缺等问题,需要不断地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归纳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1.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高校是铸魂育人之地,培养高质量人才是高校的职责使命所在。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不仅关系到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迅猛发展,我们在享受外来的科技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各种外来文化的侵蚀和影响。大学生是高校的主要群体,处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对新鲜事物辨析能力差等特点,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成为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对象。部分大学生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西方宪政民主论、“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等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开始崇洋媚外,思想上接受外来文化,行为上认同外来文化,理想信念出现滑坡,给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此外,一些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发表不切实际的言论,鼓动一些网民、“网络大V”等不断发酵这些言论,冲击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些现象使得部分大学生,甚至有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等。由社会思潮引发的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形势更加紧迫。高校要认清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的本质及其危害,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扫清障碍。

2.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化对阵地建设提出了新要求。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阵地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阵地抓得实、抓得牢,意识形态工作才会有声有色。目前,很多高校的阵地建设存在一定问题,以致难以有效发挥阵地的育人作用,给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例如,在课堂阵地建设方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有待加强,协同育人效应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新媒体阵地建设方面,学校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对内外宣传的主要平台,主要用于发布国家的时政要闻和学校的新闻事件,内容和模块的设计还需进一步改进。学生在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的活跃度较差,新闻宣传的影响力不高。此外,部分学校开设官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账号,多而混乱,没有形成合理布局,受众有限,宣传效果不理想。在社团组织阵地建设方面,一些高校缺乏对社团注册的监管,“重数量、轻质量”,使得一些高校社团滥竽充数,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3.意识形态工作的艰巨性对队伍专业能力提出了新期待。意识形态斗争是没有硝烟的斗争,无处不在。要打赢意识形态保卫战,就需要具备高超的斗争本领。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艰巨性,对高校意识形态队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网络评论员队伍和新闻通讯员队伍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缺少任何一支队伍都难以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目前来看,各高校都设有这四支队伍,但是队伍的能力和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特别是网络评论员和新闻通讯员队伍。《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规定,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各高校基本上按要求配齐了思政课教师,但是很多教师是从行政岗或者其他专业课教师转岗到思政课教师。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很多教师基本是按课本内容讲授知识,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效果欠佳。当前,“00后”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多元化、学习动机务实化等特点,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辅导员缺乏专业化的知识,忙于琐碎的事物,缺少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难以解决大学生存在的思想和心理问题。高校新闻通讯员多数是由辅导员或专业课教师担任,个别单位是学生担任,很多人并非新闻专业出身,也没有受过专业的新闻写作训练,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抓不住事件的关键要素、新闻稿的时效性较差等情况。高校网络评论员大多是由在校大学生担任,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相对欠缺,日常的学业任务比较繁重,导致他们在应对网络舆论的过程中,存在措辞不严谨、论据不够充分、逻辑欠缺等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只是敷衍了事,难以发挥网络评论员的网络舆论导向作用。

三、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优化路径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面对严峻复杂形势,高校必须从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全面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打造政治强、业务精的工作队伍等方面入手,守好建强意识形态主阵地。

1.聚焦引领: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做好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手段。实际工作中,高校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成意识形态工作的强大合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一是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政课教师要及时分析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用理论知识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懂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同时,思政课教师要通过课堂传授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还要教授学生如何研判、分析各种思潮的本质,引导学生自觉抵制错误思潮。

二是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提升育人实效。专业课教师要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等。

三是坚持党建带动团建,切实提高党团组织对青年学生的引领力。高校各级团组织应在高校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思想建设,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学习强国平台等,使学生从内心厚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四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主流思想舆论。高校要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融入演讲比赛、体育竞赛、主题画展等校园活动中,组织广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团队活动,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2.夯实根基:全面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

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阵地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平台,要对宣传阵地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巩固拓展红色地带,传播主流思想和主流价值,弘扬正能量。加紧向灰色地带开展工作,使其尽早转化为红色地带。坚决同黑色地带作斗争,不给任何“非马”“反马”发声的机会,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在网络新媒体阵地建设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快速发展的网络新媒体技术,把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和网络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深度融合,促进网络阵地建设。宣传部门要积极拓展宣传渠道,通过打造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等校园媒体平台,全力打造全媒体传播格局,搭建新媒体矩阵,多方位多形式传播国家主流文化。此外,加强对高校网络空间的管理,严格审核注册用户的信息,审核上传的各类音视频资料,筑牢高校的网络阵地,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在新闻网、广播台等传统媒体阵地建设方面,高校要注重新闻策划,统筹策划,推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宣传报道,不断提升新闻宣传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在各类学生组织的管理方面,高校要从学生组织注册、建设和考核等方面加强管理。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学生组织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对理论性社团的建设,有效发挥社团组织在思政教育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在文化阵地的指导和管理方面,学校层面要制定出台校内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活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对学校的各类出版物、文体类作品、宣讲报告、研讨会等的审核和管理。总之,高校需要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和先进文化占领工作阵地,抢占意识形态工作的制高点,决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可乘之机。

3.紧盯关键:打造政治强、业务精的工作队伍。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工作队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主要是由从事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教育和宣传工作的群体组成,承担着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开展理论教育的重要职责。做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重点要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网络评论员队伍和新闻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做到队伍有人管、工作有人干、舆情有人察。

一是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本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引导教师将“四史”融入思政课,丰富育人载体;
借助新媒体优势,增强思政课实效性;
提升科研水平,以科研反哺教学。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爱育人的队伍。

二是抓实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定辅导员分级分类的培养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与服务能力、理论和实践研究能力三方面综合起来科学制定培训内容,提升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加强新闻通讯员队伍建设。学校要组织开展新闻通讯员培训,围绕新闻工作者新闻素养、写作能力、新媒体短视频制作技巧以及应用等内容进行培训,丰富新闻通讯员的新闻写作知识,增强其新闻敏感性,提升其新闻写作技巧。四是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要从完善网络评论员激励、考核机制,以及职称晋升机制等方面加强队伍建设,调动网络评论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要利用不同层面的专题培训,通过新闻跟帖、论坛发帖、评论等方式进行正面宣传引导,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开展工作,提高网络评论员舆论引导水平。

推荐访问:意识形态 新时代 感悟 感悟:做好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