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图书馆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党课下载 策划方案 自查报告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党课讲稿:注重“六个引进”,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6-30 14:05:02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注重“六个引进”,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供大家参考。

党课讲稿:注重“六个引进”,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党课讲稿:注重“六个引进”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据文化部数据显示,目前已创新推出12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打造一批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展“创意下乡”工作,培育乡村旅游集聚区,乡村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感受田园风光、温暖乡愁的好方式,成为推动创新创业的新领域,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力量。那么,面对新征程,如何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一、要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性

(一)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强,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大。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大量旅游者前来,他们不单单进行传统的观光休闲,相随而来的旅游消费不仅能有效带动乡村种植业、养殖业等传统农业的发展,而且能带动农副产品、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的开发、生产、商贸、物流等相关行业共同发展,产生旅游兴而百业旺的共振协同发展效应,从而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二)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进一步彰显青山绿水的生态价值。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乡村为吸引更多客,不仅要进一步开发生态观光型旅游产品,如特色村寨、野趣田园、农事活动、手工编织、民俗表演等,更要进一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乡村生态文明。也就是说发展乡村旅游,必然需要同步和谐推进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乡村旅游的发展,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成为共识,必然有力推动乡村自然资本的积累和增值,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加快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和美丽乡村目标的实现。

(三)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引领并促进乡村的文化振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致力于提升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是乡村旅游聚焦发力的重点,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然需要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化兴盛。另一方面,伴随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村民必然会受到政府、游客、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必然会自觉地接受新思想、涉猎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涵养新习惯、推崇新风气,大量城市游客也会通过他们的行为向乡村传递现代社会的文化知识,将先进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带到乡村地区,内外合力,共同助推乡村文明建设。

(四)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乡村要振兴,治理需先行。一方面,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转包、互换、转让、租赁等方式组成新型经营组织,由于市场经营的内在需要,这些组织往往会针对游客需求,结合乡村实际,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由直接经营者转变为股东、出租人,成为参与乡村治理的平等主体,由此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政府、村民、社会组织等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另一方面,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渐发挥出来,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也日渐突出,在多元主体治理过程中,他们采取规章制度、村规民约等多种形式,合理界定出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及村民各自的作用,确保了各治理主体既不相互冲突,又能资源共享,从而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共建共治的现代乡村治理模式。

二、要正视乡村旅游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扶持政策仍需不断完善。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与强势推进的形势不相适应。目前,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呈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对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打造,主要靠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专项发展资金少。由于旅游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力度不够大,投融资渠道较窄,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态势尚未形成,单纯依靠政府开发投入,投资严重不足。农民筹资有限,资金、项目等原因严重制约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此外,当前的环保、土地政策也制约了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发展。

二是配套服务设施不尽完善。乡村旅游道路、环境卫生、旅游标识等基础配套设施还很不完善。特别是县乡公路等级较低,路况差,标识标牌缺乏,不便于旅游车辆通行。乡村旅游点的停车场、供水供电、应急救援、购物商店、游览步道、观赏休憩、旅游厕所、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设施还不完善。农家乐、农家客栈建设标准低,接待能力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三是开发层次低,产品形式单一。当前大部分乡村“空巢化”现象严重,缺乏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在开发前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指导,建设水平低,乡村旅游产品粗糙、深度开发不够,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四是乡土文化特色不明显同质化现象严重。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不足,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存在较大盲目性。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地域特色不突出,旅游产品雷同现象突出。在乡村旅游打造中存在千篇一律、风格雷同现象,人工痕迹过于明显,无法体现乡村旅游环境的生态、自然之美。

五是文化内涵有待深度挖掘。在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中,对各地独特的生态资源、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深层次挖掘、开发和利用不够,致使景区开发档次低、文化内涵少。特别是对散落在乡村的大量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保护挖掘开发不够,致使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体现不出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对乡村农耕文化的挖掘利用保护工作滞后,对独特的无公害绿色农特产品开发滞后,乡村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离规模化、品牌化还有很大差距。

六是从业人员管理服务水平较低。在实际的乡村旅游实体操作中,管理人员一般由乡(镇)、村干部或当地农民担任,从业人员基本都是本地农民,旅游领域管理服务技能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且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其管理水平及综合服务质量相对偏低。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矛盾突出,乡村旅游处于粗放、低级的管理营运状态,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三、要着力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要注重引进投资。投资是撬动乡村发展的执牛耳之举。乡村旅游投资在十年间实现了量质齐变。我国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递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亮丽名片。在“新鲜血液”不断涌现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相当一部分乡村仍然处于“深藏闺中人未识”的状态。一方面,要加快形成多方出资、多方共赢的合力,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同时,培育壮大行业协会、联合社团等非政府组织,为高效投资积蓄“众智”。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拓宽视野,在建立乡村旅游基金上下功夫,为乡村基础设施完善、文旅项目规划、资金高效募集、投资主体合理退出等提供资源支撑。

二要注重引进项目。项目是**“千村一面”问题的利器,透过项目,可以窥见一批个性化、差异化、在地文化出众的乡村。近年来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好项目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思路清晰的政府“红娘”。为此,地方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切实发挥纽带作用,为乡村旅游发展做四方面实事。首先,指导当地做好旅游规划,将当地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整合;
其次,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方式,做好乡村旅游项目与旅行社、景区、民宿、酒店、地方文旅集团等投资经营主体的“联姻”;
再次,以区域品牌为抓手,探索农副产品变文创伴手礼的可循路径;
最后,策划开展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全面推动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三要注重引进业态。疫情发生以来,乡村采摘、文化阅读、艺术创作、体育健身、非遗展演等业态逆势升温,一个个音乐艺术村、田野营地、民宿集聚区、山地休闲度假区等,绘就了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复苏,各地应在发展理念上不断更新,依托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打造,下好业态互补这盘棋。坐落于各城市群中的乡村要率先加快复合业态构建,围绕“吃、住、游、购、娱”等要素,迎合亲子游、康养度假等复合需求,不断夯实乡村旅游业态的美好生活缔造者功能。

四要注重引进产品。产品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受众多产业政策推动,每年近万亿元资金投向六大热点产品——乡村休闲旅游、精品酒店、旅游度假区、旅游小镇、旅游综合体、主题公园。要适应旅游供求关系的变化,做足“小特精美”产品。小,即小型化,聚焦微度假与微康养,追求小土地使用和小资金投入。特,即主题化,不断升华“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以主题景区与主题农场建设为迭代方向。精,即经营与服务精细化,各地在经营上要找准切口,可参照杭州热土养生庄园的“微康养”、地中海俱乐部“一价全包”的家庭度假、部分亲子体验农场的免门票经营等模式。美,即多元产品组合,各地要因地制宜探索农旅、康养、体旅、商旅、工旅融合发展途径,增强抗风险能力。

五要注重引进客源。对乡村旅游而言,客源不仅是狭义的游客,更应将归乡人、新乡人等乡村建设参与者纳入其中。因此,各地要着力解码乡村在地文化基因,找到乡村独具特色的一面,进而吸引各类主体返乡创业兴业。如杭州市余杭区青山村,通过引进艺术、公益、生态等项目,吸引了30余名青年设计师和20余名本地青年回乡创业。稻田里举办艺术展、传统竹编变身潮流包装、新老村民和合共生,提振了乡村的精气神。又如,浙江省安吉县蔓塘里村,通过植入沉浸式灯光秀打造了“七夜”行浸式夜游项目,将乡村民俗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在竞争激烈的长三角地区中崭露头角。

六要注重引进运营。运营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痛点,乡村变美难的不是建设,而是运营。从“建设”转向“运营”,核心是建立分工合作的城乡合伙人机制。可借鉴河南的文化产业特派员、浙江的乡村运营师、上海的艺术乡建等实践经验,重构乡村发展新生态;
搭建“政府做环境,村集体和村民做主人,运营商做运营”的运营机制,大力推广成功率较高的运营商和投资商合二为一模式;
激活潜在人才价值,政府要用好政策工具包,吸引旅行社等行业从业者投身乡村旅游发展,在弥合乡村缺创意、缺人才的过程中,为有资质、有规模的旅行社等企业纾困解难。

总之,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做好乡村旅游这篇“大文章”。乡村旅游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定要乘势升级,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努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让乡村旅游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荐访问:党课 讲稿 坚定不移 党课讲稿:注重“六个引进” 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