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图书馆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党课下载 策划方案 自查报告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化国企改革暨地企合作联席会议上讲话

时间:2023-06-30 08:00:03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化国企改革暨地企合作联席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2022年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化国企改革暨地企合作联席会议上讲话

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化国企改革暨地企合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深化国企改革、加强地企合作,都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刚才,2个县区介绍了地企合作的经验,3家企业推介了主要产品、发布了需求信息,3家企业介绍了国企改革工作经验,有关方面还现场签订了12份产销对接合作协议,总体感觉,作风务实、工作扎实。只要我们以实的作风、实的举措,真抓实做、持续发力,地企合作一定会取得实效,国企改革一定会不断深入。**、**同志分别就下步工作作了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地企合作要务求实效、实现共赢

加强地企合作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也是地企双方的共同愿望和需求。从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后的情况看,各方反应比较积极,合作成效初步显现,这坚定了我们深化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下一步,要切实抓好三个重点: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协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是地企合作的重要抓手。前段时间,地企双方共签约项目52个、总投资518.6亿元。从刚才通报的情况看,项目进展总体顺利,但也有个别项目推进较慢。项目不落地,合作就落空。要充分发挥地企双方的优势,持续抓好项目建设,让地企合作真正见到实效。

一要抓好项目对接。一方面,对已经签约的项目,要深度对接、明确责任、加快推进,确保项目早落地、早见效。另一方面,要立足各自优势和需求,抓紧再谋划再签约一批项目,确保项目长流水、不断线。市直有关部门要指导企业和县(市、区)围绕每次会议的主题,把项目谋划做扎实,把合作模式弄清楚,避免走弯路。下一次地企合作会议的主题是科技创新成果对接转化,有关方面要早做准备,确保精准对接、精准合作。

二要抓好节点管理。时间节点不明确,目标任务就难压实。今后所有重点项目都要厘清、细化时间节点,以节点倒逼进度。市国资委要建立地企合作项目台账,突出节点、动态管理。相关责任领导和单位要对照时间节点,自我加压、加快推进。有关部门要针对节点进行督查,达不到节点进度的,要进行问责。

三要抓好瓶颈**。目前项目建设最突出的瓶颈,一是前期工作不扎实,落地难;
二是后期保障跟不上,推进慢。要依法依规、科学运作,扎实做好项目选址、规划、环评、安评等工作,不能让项目长期悬空。要抓好项目用地、融资、环境等方面的保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市国资委要及时收集项目推进中的问题,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要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共性问题,市委市政府将专题研究解决。

四要抓好民间投资。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民间投资是社会投资的重要支撑。上半年,我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2%,高于全国全省9.4和7.8个百分点;
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82.6%,高于全国全省21.1和4.3个百分点,总体上保持了较高速增长。但是,民间投资增速仍低于固定资产投资3.4个百分点,增速下滑问题还比较突出。全省促进民间投资座谈会刚刚召开,要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第一,要坚定信心。党委政府、民营企业、社会各界都要坚定信心,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坚定对全国、全省、全市发展态势的信心,坚定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信心,切实看清**发展的前景、增强投资兴业的信心。第二,要引导投资。现在,民间资本规模庞大,但很多找不到投资方向。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商会协会都要在引导投资上下功夫,帮助企业分析哪里有市场、有空间、有效益,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五强六新五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第三,要改善环境。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政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明确民间资本准入标准,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切实破除各种“弹簧门”“玻璃门”,不断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第四,要提升素质。民营企业要自信,牢固树立干大事业、闯大市场的雄心壮志;
要守法,始终坚持依法经营;
要创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靠创新优化结构、改进管理、开拓市场;
要尽责,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在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脱贫攻坚、社会帮扶等方面多做贡献。

(二)持续抓好产销对接

开展产销对接是地企合作立竿见影、最易见效的工作。今年以来,我市部分行业出现了产品价格下滑、订单减少、开工不足等问题,一些企业产值、效益双下降。从对156家工业企业的调查情况看,二季度新增订单同比减少的有35家、占22.4%,无新增订单的10家、占6.4%,产销不畅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这次会议共发布249家企业的供求信息1559条,现场签订产销对接合作协议12份、签约金额4.96亿元,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要通过深化地企合作,真正实现产销对接常态化。

一要建好平台。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做好穿针引线、铺路搭桥的工作,搭建由工业企业、电商、物流商、电信运营商共同参与的产销对接平台,分行业组织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推动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左右链企业协作配套。产业联盟、行业协会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和引导产、需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企业之间要强化合作意识、搞好沟通衔接,做到对接零障碍、抱团渡难关。有条件的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等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努力开拓海外市场。相关行业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使用本地产品,全力支持本地企业发展壮大。

二要创新模式。要坚持企业自愿和市场化原则,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产销对接工作机制。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构建现代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统筹推进要素市场、商品市场、新兴市场建设,着力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机制、消除市场壁垒、提升市场开放化程度,推动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并进”,促进原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产品分销商、终端零售商“四商协同”,切实打通产销对接通道。要运用“互联网+”,建立“生产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物流配送”四位一体产销模式,努力实现精准营销。

三要拓展领域。要借助各类产销对接平台,把更多的企业、产品纳入产销对接范围,推动产销对接从传统行业向“五强六新五特”产业及其它有需求的领域延伸。要持续加大对我市名优产品的包装策划和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一批名优产品展销会,着力打造更多的“**品牌”,靠品牌效应赢得更大市场。

(三)着力推动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理清了产城融合的思路和路径;
县(市、区)通过党委换届,也基本明确了各自的规划和布局。要按照产城互动、产城融合的要求,优化产城格局、科学配置资源,让地方的土地、劳动力、基础设施等要素资源更好地支撑企业发展,让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释放更大的经济效益,把地企双方的发展蓝图更好地合在一起、连在一起、共赢发展在一起。

一要找准定位、精准对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规划部署,中心城区要坚持高端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双高引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优强企业将研发和销售环节向中心城区布局、一般生产环节逐步向组团县区适度转移疏解;
组团县区要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对接中心、承接转移,尽快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南部四县要在发展生态旅游、山地农业、沟域经济等方面做文章,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共赢。要通过县(市、区)错位发展、协同共进,实现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双向发力”。各县(市、区)要遵循这个总体思路,立足自身实际、把握进退取舍,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围绕主导产业谋划项目、招商引资、服务企业,着力引进龙头、集聚关联、完善链条、打造集群,提升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企业要根据县(市、区)的产业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对接,做好培育、改造、转移、淘汰“四篇文章”,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一般生产环节逐步向组团县区适度疏解转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二要打造载体、保障要素。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是产城融合的载体。各县(市、区)要按照“一园一主业、一地一特色”的原则,加强与优强企业特别是央企省企的对接合作,推动重点项目入区进园,加快打造一批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和专业园区。要围绕企业需求,完善基础配套,强化公共服务,深化投融资体制、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制定扶持产业发展、支持自主创新、引进高端人才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通过PPP模式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产城融合提供要素保障。

三要分类指导、加强引导。目前,各县(市、区)都已经或正在确立自己的产业体系,下一步要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广而告之,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把准方向、形成合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和县(市、区)的产业定位,在招商引资、项目布局上统筹协调、加强引导。对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要加强服务,在选址、用地、环评等方面优先考虑;
对不符合产业定位的,要抬高门槛;
对违背产业政策的,坚决不能上马。对中心城区的项目,要统筹考虑投资强度、亩均效益。市委市政府将对一中心、六组团、南部四县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分类指导、分类考核,不搞“一刀切”。

二、国企改革要全面深化、实现突破

通过新一轮国企改革,切实解决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问题,既是**快速崛起的优势所在,也是国企蓬勃发展的机遇所在,既是我们的难解之题,也是我们的必解之题。要通过加强地企合作,把中央、省、市的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国企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深化认识、扛起责任

国企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地企双方的切身利益,深化改革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从**发展看,全市有各类国企337家,国有经济比重达43.3%。国企改革成功了,**发展将会增创新优势、开创新境界。否则,不仅经济搞不好,还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社会大局稳定。从国企自身看,改革滞后已经导致一些企业发展活力不够、转型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有的企业生产经营已经陷于困境。如果不从根子上祛除症结,今后,市场份额保不住、优秀人才留不住、长远发展撑不住,企业发展将举步维艰。从我市上半年企业运行情况看,凡是发展速度快、活力足的,都是改革比较到位的;
存在困难比较多的,往往都是改革比较滞后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企改革正当其时、大有可为。从政策机遇看,中央、省、市都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深化国企改革正处于难得的“窗口期”。从经验启示看,沿海地区先行先试积累的成熟办法、省内市内国企改革的成功案例、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有益经验等,都值得学习借鉴。从各方意愿看,经过多年的实践,各方面都凝聚了“改革是国企唯一出路”的共识。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改革的前景、增强了改革的信心。

改革没有坦途,发展也别无他途。深化国企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地企双方要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共同扛起国企改革的历史责任。一方面,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国企改革的领导,把好方向、领对路子、定准调子。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责任,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问题,不折不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改革任务。另一方面,企业作为深化改革的主体,要切实增强改革的决心、信心和恒心。现在,一些企业改革滞后,关键就在于企业自身的积极性不高:一些企业领导担心改革会导致失面子、丢位子、减票子,思想上不积极、工作上不主动;
一些职工对国企有天然的依赖心理,对改革带来的身份转换、重新就业等,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对此,我们要正确看待、正确引导,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让大家都明白,向改革要活力、以改革促转型是国企发展的必由之路,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当然,国企改革必然会涉及利益的调整、产生一些波动,对此,要吃透政策、解放思想,正确看待三个关系:一是正确看待国有企业稳与乱的关系。企业稳定的根本在于发展,不改革就无法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即便眼前稳住了,长远也稳不住。虽然改革会带来阵痛,但这个阵痛是不可避免的,阵痛过后企业稳定发展才有基础。二是正确看待国有资本进与退的关系。国有资本的“退”是为了更好地“进”,通过退出变现,再投向战略性和成长性好的企业,能够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而不是简单的国退民进。三是正确看待国有权益得与失的关系。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只要严格程序、公开透明、规范操作,就可以避免资产流失。而且,存量的盘活,本身就是“得”。要算大账、算长远账,切实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决心,真正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

(二)突出重点、明确路径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我市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分类分层推进市属县属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服务央企省企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市出资企业脱钩改制及重组整合、规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监督管理,并研究出台了工作方案、工作部署及相关文件,关键是要抓好落实。这里,我重点强调两点:

第一,要抓实抓好市属县属国有企业改革。目前,我市有95家市属国企和149家县(市、区)属国企,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要按照商业类和公益类、大中型和小微型、效益良好型和扭亏无望型等不同类别,有区别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改革方案,一企一策、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一方面,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改革不涉及产权,就不是真改革。改革产权制度,核心是发展混合所有制。我们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市属县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也鼓励市属县属国有企业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市属县属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工作,指导企业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县(市、区)要认账领单、强化责任,明确节点、扎实推进。另一方面,要规范企业内部运行。搞好一个企业往往需要几代人、几届班子的努力,而搞垮一个企业只需要一代人、一届班子,甚至是一个错误决策。要通过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完善薪酬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等,切实规范企业内部运行,焕发企业内在活力。

第二,要支持服务央企省企深化改革。76家央企、20家省企是我市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家底,支持和服务央企省企改革是全市上下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责任。一要积极争取、赢得支持。切实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及央企省企总部的对接,积极争取对央企省企改革的政策支持。希望央企省企发挥优势、主动作为,与总部搞好汇报、加强沟通。市直有关部门要多到央企省企总部拜访,反映**对深化国企改革的期盼,帮助企业呼吁改革、争取政策。二要细化方案、扎实运作。希望央企省企根据上级政策、总部要求和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改革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细化措施和责任,不等不靠、扎实运作。三要优化服务、创造条件。对央企省企引进战略合作者、转化科技成果、深化军民融合、进行主辅分离、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要在政策支持、措施配套、信息共享、土地供应、要素保障等方面主动服务、创造条件。特别是对国企以技术转让、参股等方式转化科研成果,以分离移交等途径减轻历史包袱的,要主动引导好、承接好、服务好。

(三)科学运作、有序推进

国企改革推进到现在,容易改的基本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既要下定决心闯难关,也要科学运作解难题,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一要依法依规。国企改革的政策性强,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依规、规范运作、防范风险,不留后遗症。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规定,认真研究制定改革方案,防止改革过程中出现与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相抵触的问题。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履行程序,主动接受监督,严把清产核资、评估定价、转让交易、登记确权等关键环节和风险点,坚决防止遗漏步骤、颠倒程序、超越权限等不规范不严谨甚至隐瞒虚报、暗箱操作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要有序推进。国有企业类型多样、情况复杂,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差异,在改革上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要坚持分类改革,根据企业的行业、规模和经营状况等,因企施策、一企一策。要推进分块搞活,重点突出二、三级公司的改革,抓大放小,做大主业、搞活辅业,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要实行分级负责,市县两级要分别负责推进各自所属国企的改革,企业要抓好所属子公司、分公司的改革。要搞好分步实施,首先抓好全面清产核资、厘清产权关系、完善企业制度、规范资产监管四项工作,有序推进,不能盲目冒进。

三要搞好结合。主要是“四个结合”:一是同盘活存量资源结合起来。围绕实现产权多元、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着力盘活企业的人才、技术、品牌、资金、装备、厂房等资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二是同促进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围绕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催生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真正走出一条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路子。三是同推动产城融合结合起来。围绕实施“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和调整国有企业的产业布局,适度转移疏解大中型企业的一般生产环节,推动国有资本积极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让国有资本成为产城融合的重要支撑,尽快将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将中心城区建设得更精致、更宜居。四是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结合起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允许和支持非公有资本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投资兴业,允许和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这里的关键是因企施策,宜控则控、宜参则参,控则有为、参则有序,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竞相涌动。

四要守住底线。国企改革涉及面广、牵涉人员多,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如果出了问题、突破底线,不仅改革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会影响各方的共识和信心,产生新的更大阻力。要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要强化监督,严厉惩处在产权转移、重组出售等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防止出现人为调账或人为低估国有资产的问题,解决好资产运营效率低、决策管理不力等影响资产保值增值等问题。要防范金融风险,盘活沉淀在过剩产能上的信贷资产,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二是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运行,在积极稳妥深化改革的同时,千方百计稳定企业运行,支持优势企业扩能增产,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绝不能耽误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更不能放松安全生产这根弦。三是确保人心稳定、社会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解决现实利益问题。将国企改革方案同稳定工作方案一同制定、一同实施,着力加强风险防控,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严防群体性事件发生。

同志们,加强地企合作、深化国企改革,事关大局、事关长远。希望地企双方齐心协力、真抓实做,共同把这两件大事抓紧抓实抓好,为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推荐访问:国企改革 市委书记 深化 市委书记在全市深化国企改革暨地企合作联席会议上讲话